廈門將再添一標志性建築

物流路徑規劃

施工人員將最後一方混凝土澆入底貨車gps定位板。(中建二局英藍國際金融中心項目供圖)

昨日,廈門英藍國際金融中心項目工地內,施工人員的臉被火熱的陽光映得通紅,心中滿是激動和喜悅——經過近半個月的連續澆築,項目底板混凝土澆築順利完成,澆築量共計64112立方米,或為廈門目前在施工地中混凝土連續澆築的最大體量。與此同時,鋼結構也順利起吊,為項目地面上的施工建設打下紮實的第一步。

據瞭解,廈門英藍國際金融中心項目坐擁廈門市本島東部兩岸金融中心區的核心區域,於去年11月底開工,預計工期兩年多。該項目由中建二局深圳分公司承建,將打造為集高級辦公樓、高端酒店、服務式公寓與購物中心為一體的廈門城市標志性項目,為廈門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解密】

64112立方米

相當於26個遊泳池蓄水量

當最後一方混凝土被澆入底板,現場中建二局深圳分公司的施工人員無不歡欣鼓舞,爭相在第一時刻拍照留念,這不僅意味著項目的地基打好,也創造瞭公司混凝土連續澆築體量的記錄。

64112立方米,這數字乍看上去並不顯眼,但其實這相當於26個標準遊泳池的蓄水量。中建二局深圳分公司的施工人員介紹,之所以澆築體量如此巨大的混凝土,是因為項目的建築面積之大以及樓層之高。“項目有一座綜合樓,絕對高度為177米,兩座塔樓的絕對高度為189米,總建築面積約50萬平方米,體量非常大,所以必須把地基打穩固,以發揮足夠的承載力。”施工人員說,地基最深處是4處電梯基坑,深達8.3米。

14天

不間斷施工“澆出”高質量

連續14天,混凝土源源不斷地湧入工地中。施工人員說,這主要是為瞭避開雨天。一旦下雨,雨水腐蝕工程材料,積水也將影響工程質量。在混凝土澆築前,施工人員特意從氣象部門調出近半個月的氣象資料,確認近期少雨,但越接近5月,雨水來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搶抓這14天。這期間,單次澆築最大量達1.7萬立方米,70餘輛混凝土罐車日夜兼程地澆築混凝土。

工期緊,但工程質量不能有絲毫馬虎。“你看,大面積的混凝土都沒有裂縫,這就得益於我們的技術控制。”施工人員自豪地說,施工前他們對混凝土的成分配比開展瞭3次實驗,拿出最符合此次項目條件的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被澆築12小時後,還必須蓋上“被子”,其中有塑料薄膜和兩層土工佈。“混凝土內部的溫度能有70℃,而外部溫度不到30℃,如果不對混凝土進行保溫保濕,極易產生裂縫。”施工人員解釋,此外,他們還有“秘密武器”——安插在混凝土中的測溫導線。通過導線,他們在確認混凝土內外溫差小於20℃時,可以撤走“被子”。

66根鋼柱

將四層地下室連為一體

接下來,施工人員將著手搭建鋼結構。據瞭解,建築主體骨架將達4萬多噸,搭建過程將歷時一年多。而其中建築的地下室共有四層,昨日起吊的鋼柱正是支撐地下室的66根鋼柱之一。

值得註意的是,地下室的每根鋼柱長22米,重物流車隊管理17噸,每根鋼柱豎起來就將四層地下室連為一體。與一層一根鋼柱的傳統模式不同,這樣的建築模式能進一步提升工程進度和建築穩定度。(記者 林路然 實習生 施璐璐)


分享該新聞到微信朋友圈:
1、打開手機軟件“微信”--“發現”--“掃一掃”。
2、對準左邊二維碼進行掃描
3、識別成功後,彈出是否瀏覽該頁面,點擊確定。
4、點擊手機右上角分享按鈕,分享到朋友圈。
arrow
arrow

    zdd939lr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