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清末江西出現赴日留學熱潮
前後赴日台中馬桶不通留學人數不下300人 利用所學喚醒沉睡的江西人
中國江西網-江南都市報 2017-12-24 22:54:04來源:中國江西網-江南都市報編輯:兆明作者:石鵬 王春濤 鄧傢志
文/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石鵬 實習生王春濤 鄧傢志
眾所周知,在1000多年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主要流向是日本向中國學習,曾有一批批日本學生和僧侶,跟隨當年日本派遣的遣隋使團、遣唐使團,來到中國留學。他們帶回中國先進的文化,推動瞭日本社會的發展進步,也促進瞭中日文化的交流。
可是,到瞭近代,中日之間留學的主要流向卻發生瞭逆轉。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出現瞭大批中國青年湧向日本留學的熱潮。據史料記載,江西較早地參與瞭這場留日運動。據不完全統計,從1900年到1908年,江西前後赴日留學人數不下300人。最多時在1906年,一年就達近200人。
他們學成歸國後,積極參與、組織各種活動,宣傳進步思想,喚醒沉睡的江西人,為江西的革命和發展作出瞭不懈的努力。
清廷兩次發佈諭旨 督促各省督撫選派留學生
1894至1895年,中日兩國爆發瞭醞釀已久的甲午戰爭,結果日本在海上和陸上都取得瞭決定性的勝利。甲午戰爭的失敗,徹底粉碎瞭清政府通過學習西方辦理洋務而富國強兵的夢想。
經過甲午之役,國人的目光也紛紛由西方轉向中華帝國昔日的學生——日本。在維新變法,挽救民族危亡的呼聲中,宣傳日本明治維新和西方資產階級的各種社會政治學說運動迅速高漲。
1889年3月,中樞重臣張之洞也在其送交光緒皇帝的《勸學篇》中大力提倡向日本學習,他在分析日本何以強盛的原因時說:“日本,小國耳,何興之暴也?伊藤、山縣、陸奧諸人皆二十年前出洋之學生也,憤其國為西洋所脅,率其徒百馀人分詣德、法、英諸國,或學政治、工商或學水陸兵法,學成而歸,用為將相,政事一變,雄視東方。”在他看來,日本是向西方學習的成功典范,而直接向近鄰日本學習,無疑是自強求富的最佳捷徑。同年,總理衙門也提出:“各省應推廣籌辦出洋事”。
1896年,13位中國青年受清政府的派遣,隨清朝駐日公使裕庚東渡日本留學,成為第一批中國官派留日學生,同時也揭開瞭中國人留學日本的歷史序幕。1901年9月16日,逃到西安的清廷正式發佈諭旨,要求各省督撫一律仿照江南、湖北、四川等省派遣學生出洋。1902年10月,從西安回到北京後的清廷才再一次發佈諭旨督促各省督撫選派留學生。
1900年到1908年 江西300多人先後赴日留學
清末第一次留日高潮是在1903年以後,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湧入日本,江西也較早地參與瞭這場留日運動。
據《光緒三十四年九月到宣統元年七月各省官自費畢業學生姓名表》中載:在1900年就有江西學生謝曉石(官費)到日本,1902年有王煥文(官費)到日本,1903年有鐘震川等7名官費學生到日本。《東方雜志》(1904年4月號)也載: 到1904年2月,中國有1400人在日本。其中,江西有27人。
目前見到的江西官方最早談及派遣留學生問題的記載出於《江西官報》,其第一次刊載有關留學生情況的消息是在1904年5月。該報當時刊登瞭《練兵處奏定選派陸軍學生遊學章程十六條》,其中規定江西名額為4名。在此後的幾期中,該報又刊載瞭署理江西巡撫夏時提出“設農工商總局和派紳隨帶學生出洋片”。
據《學部官報》第五期記載:1905年,江西按練兵處要求又選送餘維謙等4人赴東。1906年春,選徐福綿等13人赴日學鐵道。緊接著,江西高等學堂選優級生20人留日。1907年,江西選派10名女子留日。
據不完全統計,從1900年到1908年,江西前後赴日留學人數不下300人。最多時在1906年,一年就達近200人。
生員遍及70多個府縣 尤以政法和軍事為最熱門台中抽化糞池
據有關專傢考證,和湖北、江蘇、湖南等鄰省相比,江西留日學生盡管在數量上不多,但在地域分佈上卻遍及江西70多個府縣。
據《清末江西留日學生述論》江西社會科學1992年第1期記載,根據對已知籍貫的215名學生統計發現,留學生最多地區是萍鄉,有15人,其次是南昌14人,再次是九江13人,新建11人,清江10人。比較邊遠的如廣昌、定南、龍南、會昌、南康等地也有3到1個不等。在這些留日的學生中,有出身官宦世傢的陳衡恪、陳寅恪、陳隆恪三兄弟和江亢虎等人,也有出身貧寒的李烈鈞、張世膺等,還有功成名就的黃遠生、宋名璋等。
據《各校學生履歷清冊》所載,170名江西學生中,有39人在中央大學,33人在早稻田大學,14人在明治大學,14人在正則學校,12人在物理學校,8人在日本大學。以上6所學校的江西學生數占整個統計人數的71.7% ,而在其他20多所學校就讀的學生數隻占28.3%。
江西留日學生在學科上基本上與當時全國留日學生的情況相台中通馬桶仿,所學無非是政治、法律、經濟、武備、農學、醫藥等學科。其中,尤以政法和軍事為最熱門。
喚醒沉睡的江西人 以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
江西留日學生盡管不多,但他們卻積極參與、組織各種活動,宣傳進步思想,喚醒沉睡的江西人,為江西的革命和發展作出瞭不懈的努力。
1903年,九江自費生張世膺在東京創辦瞭《新白話》月刊。該刊倡導反封建,揭露和反對列強對中國的侵掠暴行,並不斷披露日俄在中國的罪行,痛斥滿清朝廷的腐敗。該刊還在南昌設總代派所,在贛州、九江、吉安、萍鄉等地設分代派所,使之發行全省,對江西的“風氣漸開”起瞭很大的作用。
後來江西留日學生文群,湯增壁等又創辦瞭《江西》雜志,宣傳革命和進步思想,該刊呼籲國人振奮精神,負起救亡之責任。此外,江西留學生徐秀鈞還在九江開辦益智書報社,創設日本語速成班,傳播新思想和文化。徐秀鈞還與黃興等在日本組織共進會、軍國民教育會等,為後來同盟會的成立作出瞭貢獻。
1902年,正當日俄在中國東北胡作非為的時候,留日學生在東京集會,決定成立拒俄義勇隊。1903年學生軍成立,江西學生劉景烈、劉景熊、黃鐸、李盛銜等參加瞭這支隊伍,開赴東北,以實際行動來抗擊外國的侵略。1905年,清政府計劃以出賣權益來借洋款修築江浙鐵路的事發後,立即遭到江西留日學生的反對,他們致電號召江西紳商學界聯合起來,集資收回路權。後來南潯鐵路的修築,在留學生中引起轟動。《江西》雜志不斷刊文揭露借款罪行。
參加辛亥革命 為江西光復作出大貢獻
早在同盟會成立之前,江西留日學生張魚書等就密結同志,謀劃反清起義,他們趁清廷西逃西安之時起事,結果事敗。1905年同盟會在東京成立後,江西留學生湯增璧、蔡紹南、黃鐸、李烈鈞、張惟聖、鄧文輝、曾貞、徐秀鈞、王庚言、餘邦憲、李安陸、胡謙、文群、鐘震川、潘震甲等20多人加入同盟會。
王庚言、黃格鷗等還組織瞭同盟會江西分會,並在粵閩諸省起義中屢屢出力。湯增璧等幫助編輯《民報》,並為之撰稿。蔡紹南等與劉道一一起籌劃萍瀏醴起義,餘邦憲則在廣西新軍中宣傳革命,辛亥革命爆發後,他募集勇士千人,開赴江西,鐘震川則在萍鄉率先響應辛亥革命。張世膺與吳祿貞合謀有效地阻滯瞭清軍的南援,為武昌起義的成功作出瞭貢獻。另外,李烈鈞、彭程萬、胡謙、文群、彭素民、歐陽武等都參加瞭辛亥革命,為江西的光復作出瞭極大的貢獻。除此之外,江西留日學生還在文化教育、實業等領域為江西和全國作出瞭許多貢獻。
例如,黃遠生,為中國的新聞事業作出瞭不朽貢獻,被時人譽為“新聞界三傑”之一。桂瑞藩,1910年歸國後,潛心於教育,自創學校,為江西培育瞭數以萬計的學生。何煥奎,自創豫章醫院,後又設立江西醫學專門學校,為江西醫學事業作出瞭貢獻。朱仙舫專攻紡織,歷任申新第五紡織廠總工程師,發起組織中華紡織學會,創辦滬東滬西兩所紡織工業學校,培養瞭大批紡織技術人才。
前後赴日台中馬桶不通留學人數不下300人 利用所學喚醒沉睡的江西人
中國江西網-江南都市報 2017-12-24 22:54:04來源:中國江西網-江南都市報編輯:兆明作者:石鵬 王春濤 鄧傢志
文/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石鵬 實習生王春濤 鄧傢志
眾所周知,在1000多年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主要流向是日本向中國學習,曾有一批批日本學生和僧侶,跟隨當年日本派遣的遣隋使團、遣唐使團,來到中國留學。他們帶回中國先進的文化,推動瞭日本社會的發展進步,也促進瞭中日文化的交流。
可是,到瞭近代,中日之間留學的主要流向卻發生瞭逆轉。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出現瞭大批中國青年湧向日本留學的熱潮。據史料記載,江西較早地參與瞭這場留日運動。據不完全統計,從1900年到1908年,江西前後赴日留學人數不下300人。最多時在1906年,一年就達近200人。
他們學成歸國後,積極參與、組織各種活動,宣傳進步思想,喚醒沉睡的江西人,為江西的革命和發展作出瞭不懈的努力。
清廷兩次發佈諭旨 督促各省督撫選派留學生
1894至1895年,中日兩國爆發瞭醞釀已久的甲午戰爭,結果日本在海上和陸上都取得瞭決定性的勝利。甲午戰爭的失敗,徹底粉碎瞭清政府通過學習西方辦理洋務而富國強兵的夢想。
經過甲午之役,國人的目光也紛紛由西方轉向中華帝國昔日的學生——日本。在維新變法,挽救民族危亡的呼聲中,宣傳日本明治維新和西方資產階級的各種社會政治學說運動迅速高漲。
1889年3月,中樞重臣張之洞也在其送交光緒皇帝的《勸學篇》中大力提倡向日本學習,他在分析日本何以強盛的原因時說:“日本,小國耳,何興之暴也?伊藤、山縣、陸奧諸人皆二十年前出洋之學生也,憤其國為西洋所脅,率其徒百馀人分詣德、法、英諸國,或學政治、工商或學水陸兵法,學成而歸,用為將相,政事一變,雄視東方。”在他看來,日本是向西方學習的成功典范,而直接向近鄰日本學習,無疑是自強求富的最佳捷徑。同年,總理衙門也提出:“各省應推廣籌辦出洋事”。
1896年,13位中國青年受清政府的派遣,隨清朝駐日公使裕庚東渡日本留學,成為第一批中國官派留日學生,同時也揭開瞭中國人留學日本的歷史序幕。1901年9月16日,逃到西安的清廷正式發佈諭旨,要求各省督撫一律仿照江南、湖北、四川等省派遣學生出洋。1902年10月,從西安回到北京後的清廷才再一次發佈諭旨督促各省督撫選派留學生。
1900年到1908年 江西300多人先後赴日留學
清末第一次留日高潮是在1903年以後,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湧入日本,江西也較早地參與瞭這場留日運動。
據《光緒三十四年九月到宣統元年七月各省官自費畢業學生姓名表》中載:在1900年就有江西學生謝曉石(官費)到日本,1902年有王煥文(官費)到日本,1903年有鐘震川等7名官費學生到日本。《東方雜志》(1904年4月號)也載: 到1904年2月,中國有1400人在日本。其中,江西有27人。
目前見到的江西官方最早談及派遣留學生問題的記載出於《江西官報》,其第一次刊載有關留學生情況的消息是在1904年5月。該報當時刊登瞭《練兵處奏定選派陸軍學生遊學章程十六條》,其中規定江西名額為4名。在此後的幾期中,該報又刊載瞭署理江西巡撫夏時提出“設農工商總局和派紳隨帶學生出洋片”。
據《學部官報》第五期記載:1905年,江西按練兵處要求又選送餘維謙等4人赴東。1906年春,選徐福綿等13人赴日學鐵道。緊接著,江西高等學堂選優級生20人留日。1907年,江西選派10名女子留日。
據不完全統計,從1900年到1908年,江西前後赴日留學人數不下300人。最多時在1906年,一年就達近200人。
生員遍及70多個府縣 尤以政法和軍事為最熱門台中抽化糞池
據有關專傢考證,和湖北、江蘇、湖南等鄰省相比,江西留日學生盡管在數量上不多,但在地域分佈上卻遍及江西70多個府縣。
據《清末江西留日學生述論》江西社會科學1992年第1期記載,根據對已知籍貫的215名學生統計發現,留學生最多地區是萍鄉,有15人,其次是南昌14人,再次是九江13人,新建11人,清江10人。比較邊遠的如廣昌、定南、龍南、會昌、南康等地也有3到1個不等。在這些留日的學生中,有出身官宦世傢的陳衡恪、陳寅恪、陳隆恪三兄弟和江亢虎等人,也有出身貧寒的李烈鈞、張世膺等,還有功成名就的黃遠生、宋名璋等。
據《各校學生履歷清冊》所載,170名江西學生中,有39人在中央大學,33人在早稻田大學,14人在明治大學,14人在正則學校,12人在物理學校,8人在日本大學。以上6所學校的江西學生數占整個統計人數的71.7% ,而在其他20多所學校就讀的學生數隻占28.3%。
江西留日學生在學科上基本上與當時全國留日學生的情況相台中通馬桶仿,所學無非是政治、法律、經濟、武備、農學、醫藥等學科。其中,尤以政法和軍事為最熱門。
喚醒沉睡的江西人 以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
江西留日學生盡管不多,但他們卻積極參與、組織各種活動,宣傳進步思想,喚醒沉睡的江西人,為江西的革命和發展作出瞭不懈的努力。
1903年,九江自費生張世膺在東京創辦瞭《新白話》月刊。該刊倡導反封建,揭露和反對列強對中國的侵掠暴行,並不斷披露日俄在中國的罪行,痛斥滿清朝廷的腐敗。該刊還在南昌設總代派所,在贛州、九江、吉安、萍鄉等地設分代派所,使之發行全省,對江西的“風氣漸開”起瞭很大的作用。
後來江西留日學生文群,湯增壁等又創辦瞭《江西》雜志,宣傳革命和進步思想,該刊呼籲國人振奮精神,負起救亡之責任。此外,江西留學生徐秀鈞還在九江開辦益智書報社,創設日本語速成班,傳播新思想和文化。徐秀鈞還與黃興等在日本組織共進會、軍國民教育會等,為後來同盟會的成立作出瞭貢獻。
1902年,正當日俄在中國東北胡作非為的時候,留日學生在東京集會,決定成立拒俄義勇隊。1903年學生軍成立,江西學生劉景烈、劉景熊、黃鐸、李盛銜等參加瞭這支隊伍,開赴東北,以實際行動來抗擊外國的侵略。1905年,清政府計劃以出賣權益來借洋款修築江浙鐵路的事發後,立即遭到江西留日學生的反對,他們致電號召江西紳商學界聯合起來,集資收回路權。後來南潯鐵路的修築,在留學生中引起轟動。《江西》雜志不斷刊文揭露借款罪行。
參加辛亥革命 為江西光復作出大貢獻
早在同盟會成立之前,江西留日學生張魚書等就密結同志,謀劃反清起義,他們趁清廷西逃西安之時起事,結果事敗。1905年同盟會在東京成立後,江西留學生湯增璧、蔡紹南、黃鐸、李烈鈞、張惟聖、鄧文輝、曾貞、徐秀鈞、王庚言、餘邦憲、李安陸、胡謙、文群、鐘震川、潘震甲等20多人加入同盟會。
王庚言、黃格鷗等還組織瞭同盟會江西分會,並在粵閩諸省起義中屢屢出力。湯增璧等幫助編輯《民報》,並為之撰稿。蔡紹南等與劉道一一起籌劃萍瀏醴起義,餘邦憲則在廣西新軍中宣傳革命,辛亥革命爆發後,他募集勇士千人,開赴江西,鐘震川則在萍鄉率先響應辛亥革命。張世膺與吳祿貞合謀有效地阻滯瞭清軍的南援,為武昌起義的成功作出瞭貢獻。另外,李烈鈞、彭程萬、胡謙、文群、彭素民、歐陽武等都參加瞭辛亥革命,為江西的光復作出瞭極大的貢獻。除此之外,江西留日學生還在文化教育、實業等領域為江西和全國作出瞭許多貢獻。
例如,黃遠生,為中國的新聞事業作出瞭不朽貢獻,被時人譽為“新聞界三傑”之一。桂瑞藩,1910年歸國後,潛心於教育,自創學校,為江西培育瞭數以萬計的學生。何煥奎,自創豫章醫院,後又設立江西醫學專門學校,為江西醫學事業作出瞭貢獻。朱仙舫專攻紡織,歷任申新第五紡織廠總工程師,發起組織中華紡織學會,創辦滬東滬西兩所紡織工業學校,培養瞭大批紡織技術人才。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